
|
編者按:孔范今,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曲阜人,1962年考入山大中文系讀書,曾任山東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此文是孔范今先生為他的同學,1962級中文系學生畢業五十周年紀念文集《情滿滄?!穼懙男蜓?。該書于2017年結集出版,書中選錄了1962級中文系學生的文章、詩詞200余篇及書畫作品40余幅。 |
2017,歲在丁酉,我們山東大學中文系62級畢業五十周年。
相對于宏闊的歷史而言,這件事自然是微不足道,但它對于我們山東大學中文系62級的全體同學來說,卻無疑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生節點。人的一生,山高水長,五十個春秋的輪回轉替,半個世紀的世道滄桑,撫今追昔,怎能不令人思潮迭涌,百感交集!回想起五十年來, 我們誰沒有經歷過近乎嚴酷的磨煉,可也正是在這五十年中,我們卻以不懈的努力激發出了各具特色的生命的精彩!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我們迎來人生中這一重要節慶時,心中溢出的則不能不是對母校培育之恩的無限感念,充滿腦際的也無不是對當年在校生活歷久彌新的記憶。我們至今慶幸,五十五年前考入山大時,正值國家政策全面調整之日。盡管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尚未完全走出困境,我們每天,總還要吃一頓鐵紅色的高粱面窩頭;可是,諸多名教授已盡數返回教學第一線,在學業上能夠得到他們的親炙,該是何等之幸也。程門立雪,心甘如飴,生活雖苦,心里卻是溫暖而甜美的。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通過數年勤學精思,我們不僅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專業知識基礎,獲得了獨立治學的基本能力,而且尤為可貴者是,漸漸明晰地確立了終生不棄的理想追求。雖然日后有更多的人并未從事專業工作,彼此的工作有許多不同,但大家作為人生的理想追求,卻在內在的價值蘊涵中表現出高度的一致。
我們同樣不能忘記,在大學生活的后半期,學校生活曾兩度中止,先是隨“省委工作團”深入曲阜農村,全程參與農村“四清運動”,與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稍后又是下到濟南市部分企業,參加城市“社教運動”,與基層職工生活工作在一起。課堂生活的中斷,在書本知識的學習上固然是個遺憾,但由此而對工農群眾的生活和社會基層狀況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這對于文科大學生來說,卻又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有了這兩次先期得到的鍛煉,客觀上對日后適應基層工作確也有所裨益。
在離畢業還有一年時,所謂的“文化大革命”爆發了。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學校的正常秩序已不復存在,我們有如突然被拋在一個急劇轉動的渦旋中,沖沖撞撞,幾不能自已。在其間,我們懵懂過,努力過,得到的是不乏教訓的人生經驗,和對于人生與人性復雜生存狀況的更多了解。直到我們畢業離校時,“文革”還遠未結束。我們就是在這樣混亂而匆忙的狀態下離開了學校,沒有來得及與母校、與師長告別,甚至連一張同學集體合影都沒有拍下。
親愛的母校,親愛的師長,五十年來,我們一直有多少內心的話語想對您說!說說對您培育之恩的感謝,說說我們的理想與打算,也說說五十年來我們所走過的路程……
當年,我們就像一捧種子,被一把撒到了祖國各地的最基層,落腳于并無思想準備的陌生之地。那時候,各地仍處于“文革”之中,頂著“臭老九”帽子的大學生也還被社會歧視。雖然我們都樂意服從分配,但在如此情景之中,恍有弱水之隔,瞻念前途,則一片茫然。然而,我們的同學堅忍地站住了腳跟,開始致力于開辟自己人生的新天地。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到來之時,“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大家更是等到了一展身手的大好年代。在不同地方、不同行業的崗位上,無不事業驕人,成果累累,成了在人們心目中被尊重的人。我們可以驕傲地對母校說:我們誰都沒有辜負您的期望。
親愛的同學們,在這五十年中,我們班原62人中已有13人先后離世,讓我們雙手合十,深深祈禱他們在天堂安息?,F在,依然活躍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我們,當不負夕陽滿天的大好時光,將暮年的生活提升到一個人生的新境界。昔曹孟德有詩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钡闷渲?,幸甚至哉!
2017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