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18時30分,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立新教授做客我院“新杏壇”,在知新樓A606報告廳作題為“作為觀念與原型的‘西乃敘事’及其對希伯來文學傳統的影響”的講座。講座由我院劉林教授主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劉曉藝教授及碩博研究生參與講座。
王立新教授開門見山地提出做任何課題都要有問題意識,并簡要介紹了研究此課題的意義。“西乃敘事”現存于希伯來民族經典《出埃及記》中,是希伯來民族文學與文化啟示傳統的真正發端,影響深遠。研究“西乃敘事”,至少有兩種看待和研究的進程,一是歷史學的路徑,一是觀念史研究的道路,即從效果的角度看待文本的價值和意義。
隨后,王教授結合“西乃敘事”的歷史和文學意義探討了該課題研究的前提和背景,并指出希伯來文化與中國儒家文化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古代文化均有相異之處;且希伯來文學的敘事傳統,不但總是被置于某些特定的、具體的歷史節點和時空范圍內,敘述的文本載體也帶有顯而易見的歷史編纂性。在講座的主體部分,他對“西乃敘事”的文本語境、敘事形式與觀念內涵做了詳細論述,認為這是一個典型的跨學科研究課題。文學研究不同于其他學科研究的一個根本特點,就在于其既關注文本所體現的觀念內涵,又關注文本呈現觀念的形式特征,并將二者視為有機統一體。他將“西乃敘事”概括為古代以色列民族自我言說的歷史上“出埃及”時期的人神之間的“立約”故事,認為它正式開啟了希伯來民族文學與文化敘事的啟示傳統,并重點從“圣約”和“啟示”兩方面具體探討“西乃敘事”的豐富內蘊。他以“摩西十戒”中的敘述板塊為例,總結“西乃敘事”的形式特點:從啟示到頒布律法再到啟示的律法敘述規律。最后,王教授就以上論證做出總結,指出我們應站在學術立場上去客觀看待“西乃敘事”,這一敘事從人物形象、敘事模式、選民觀念等方面構成希伯來文學的重要原型,成為西方文學“二?!保ㄏ2畞?、希臘)源泉之一,其中蘊含的啟示觀念不但影響希伯來民族與歷史文化傳統的書寫,也涉及中世紀以來的西方文學與文化傳統。
在講座提問環節,同學們就“西乃敘事”的翻譯、文本概念、敘事中的名與實等方面提出問題,王教授就同學們的疑問一一做出精彩解答。講座結束后,劉林老師對講座內容進行總結。他認為王教授的講座運用觀念史方法,在跨學科視野下探討世界文學的重要問題,既切近文本又結合文化史、文學史語境,很有啟發性。他對王教授精彩講座表示感謝。講座在熱烈掌聲中落下帷幕。




